乐鱼app月,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,市规划资源局协办的“共绘苏乡”活动推进会在宁举行。乐鱼app规划师下乡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而今年市规划资源局启动的“以人民为中心,为社区而规划”责任规划师活动,标志着南京的责任规划师工作从探索尝试走向步步深化,视角由“技术路线”转向“从居民生活出发”,组织模式由总规划师“一支笔”发展到由各种专业背景人士构成的规划团队协同工作。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玄武区的老旧小区,看看责任规划师是如何在更新中融入“智慧元素”,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位于主城核心的玄武区,已从增量发展转入到了城市更新阶段。如何实现老城空间的更新改造,这对规划资源主管部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。近年来,玄武分局与区建设局、房产局、街道、园区等部门一道积极探索责任规划师工作机制,聚焦老城更新工作,以更加细致的绣花功夫做好规划谋划,着力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的再升级,积极探索智慧化更新的新路径。
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雍园41号小区于今年1月完成出新改造。“几乎没有绿化空间,机动车、非机动车乱停乱放,楼栋间存在大量违建,雍园41号小区面临着几乎所有老旧小区都有的改造痛点。乐鱼app”该项目的责任规划师团队介绍。为了更好地让老旧小区的出新改造“改”到居民群众的心坎里,规划师们与梅园新村街道、区房产局、区城建集团等部门一道全程参与了数轮居民议事和入户协商,充分了解居民的点滴需求。
“我家的车棚不能拆,我平时不仅要停车,乐鱼app还要放东西呢!”“年纪大了,腿脚不方便,每次上下楼都十分费劲!”针对居民关心的非机动车停车棚问题,坚持“有事好商量”,经过4轮居民议事会和3轮入户方案,在征得大部分居民同意后,最终明确拆除楼栋间违建。将释放出来的楼栋间空间分割为宅前入户空间、行车道路、绿化及停车空间、人行道路,形成综合中岛,提高空间利用率。定制的非机动车棚为开敞式、一家一户单独定制,自带充电、储物、停放等功能,不仅完成了政府拆违的要求,还保障了群众利益。同时,释放出来的宅前入户空间很好解决了电梯加装的空间问题,目前该小区已全部安装电梯,为小区内160余户居民、176位60岁以上老人、9位残障人士提供了出行便利。
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及城市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,社区空间的精细化管理、品质化提升,对于践行城市高质量发展、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而言,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技术手段的运用,成为了城市更新及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全新探索。
今年,为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要求,更好依托智能技术解决社区规划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,玄武分局与区发改委、建设局、房产局、玄武湖街道等部门,在老旧社区更新过程中提出“智慧更新”的工作理念,积极发挥责任规划师“专业引导者”“沟通协调者”“监督把关者”的重要作用,灵活运用各类信息分析手段,助力老旧小区更新和智慧社区建设。
针对玄武区发展基础和智慧化更新需求,南京大学“智城至慧团队”的多名老师、研究生组成花园路片区责任规划师团队,依托网络开放数据、手机信令等多源数据,采取智慧化、人本化的分析手段,“自下而上”精准挖掘居民需求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、智慧社区建设等国家和地方标准,建立7大方面、30个评价维度的社区智慧评估指标体系,探索提出低效用地评价与更新潜力评估的技术路径,合理确定更新单元与更新时序,形成“一核一轴三区”智慧生活圈。
深入调研社区发展现状,对花园路片区内9个社区,23个居住小区开展了5轮实地走访,乐鱼app累计发放400余份调查问卷,从公共空间、邻里关系、设施使用满意度等角度了解片区居民的居住现状和改善需求。邀请街道、社区、居民等多方主体参与座谈讨论,实现居民群体的高参与度,推动空间规划的精准科学。
全过程参与花园路片区的智慧化更新改造,主动对接区发改、公安、乐鱼app民政等部门,精准掌握花园路片区的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、土地产权等现状信息,以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规划编制的高质量。同时,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建设,动态感知花园路片区社区运行状态,监测预警社区潜在问题,更好发挥责任规划师的监督管理职责,助力高质量、智慧化的社区更新。